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植物设计课程探索本科教学新模式
植物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学位课,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之一,也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必备的知识及设计的内容。课程需要有植物学、生态学、林学、土壤学、园艺学以及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和实用性强等的特点,要求知识面很广,注重学生的平时积累和实际设计能力。为探索针对大学本科生教学的创新型模式,引导大学生在基础理论课程上发散思维,激发大学生创新潜意识,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朱蕊蕊老师在2016-2017年第一学期的《绿化种植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分为知识讲授、案例解析、现场教学、创新实践四大教学模块,注重课程的现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性考核方式。
(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先后带领同学们在校园内、青岛中山公园、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等绿地进行现场教学,对植物群落及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评价,能够完成实地测量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对植物景观的尺度感,加强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成果初见成效,每位同学在掌握大量植物材料的基础上,从生态、动态、空间、文化、艺术等五个方面对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点有了深刻认识,并掌握了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二)本课程大胆采用创新性考核模式,注重学生的平时积累和实际设计能力。并在结课期间创新性地以 “‘叶雕’设计制作”作为课程的设计作业,强化学生自我思考、动手设计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叶雕,是近些年才刚刚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它取材秋季成熟的自然落叶,配合现代工艺处理,经手工在风韵独具的片片落叶上,精雕细琢,一笔一刀,精美的图案就跃然而上,惟妙惟肖。本课程作业以叶雕为出发点,但不局限于此,提倡学生采用自然落叶和落果进行自主性创作,希望学生在采集落叶落果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各种植物的叶片和果实,用专业视角和艺术手法完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唤醒童心童趣,并提倡环保理念。
设计初始,其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就立即引发学生们的探索兴趣。极少的设计限制给了学生们极大的施展空间,让学生们灵感飞扬。设计过程分三个主要阶段,最初的树叶收集阶段,33名学生从青岛中山公园、南山公园、校园乃至山东路、抚顺路等各大小街道拾取各种各样的树叶。接下来的设计立意构思阶段,由于相比于学生常用的各类笔墨,树叶本身的形态、质地均太过特殊,并且不同树种树叶这些特征各不相同,要实现设计思想的表达,就要求学生们根据树叶本身的可塑方向确定设计的立意。最后的制作阶段,在树叶上用刀易裂,用笔易碎,这一阶段,同学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制作。设计最后展示,学生作品的多样性超乎想象,作品有写实的场景刻画,有抽象的意境表现,使叶在平面纸张上表达出对时空的思考。
极富创新性的“叶雕”设计作业为学生们带来更多关于植物与设计的灵感,而在这一层面上的思考过程将会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启示,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新的思考方式。